( l ) clapper oscillator (克拉波振蕩器)
圖 3 . 5 即為 clapper 振蕩器,電路。 Rl 、 RZ 、 R3 、 R4 是三極管的直流偏置電阻,使三極管獲得正常的工作點,工作于放大區, Cr是基極旁路電容,目的是使三極管基極獲得交流地電位,組成高頻共基極放大器,放大器的輸入端就是圖 3 . 5 中打叉的節點,輸出端是三極管的集電極。電路的相位條件自然滿足“射同它異”原則;幅度條件是需保證共基極放大器的閉環功率增益大于 OdB ,按照這樣的依據去計算回路器件值就可以確保電路能夠起振。 Cl 、 C2 、 C3 、 L 的器件值決定了振蕩回路的工作頻率。根據交流等效原則,可以知道這是一個電容反饋三點式振蕩器。 C2 與 Cl 的容抗比值決定了電路的電壓反饋系數,調整它們的比例可以改變振蕩幅度。與圖 2 的不同之處是:在回路中多了一個與電感 L 相串聯的電容器 C3 ,通過調整 C3 ,可以連續改變振蕩頻率。因電壓反饋系數固定,所以在調整振蕩頻率時電路不易停振。但是在調整 C3 的同時引起了振蕩回路的器件接入系數,引起了振蕩回路有源器件的負載發生改變,振蕩輸出幅度也相應發生變化。因此clapper 振蕩器雖然不容易停振,但實際應用中最好用于定頻,不適合用作波段振蕩器。
( 2 ) Ciller Oscillator (西勒振蕩器)
ciller 振蕩器類似于上面的 clapper 振蕩器,其放大電路仍為三極管組成的共基極放大器,計算依據相同。它與 clapper 振蕩器的最大區別之處在于:在振蕩回路中的電感 L 上并聯了一個可變電容器 C4 , C3 、 C4 的數量級相同,都比 Cl 、 CZ 小很多(實際設計中一般取10倍就可以了)。由于 Cl 、 C2 的容量較大,因此三極管 CE 、 BE 上的振蕩電壓比 L 兩端的電壓幅度小很多。有源器件僅僅接入了振蕩回路的很小一部分,振蕩回路有很穩定的電壓反饋比(決定于 Cl 、 C2 ) ,在調節振蕩頻率時,電路不易停振。因 C3 、 C4 比 Cl 、 CZ 小很多,所以振蕩回路總電容等效為 Cz = C3 + C4 ,電路振蕩頻率由 C3 、 C4 、 L 共同決定。因 C3 容抗很大,故調整 C4 使振蕩頻率發生改變時三極管的負載電阻幾乎不變,所以在頻率調節過程中振蕩輸出頻率保持不變。因此, Ciller 電路適合做頻率連續可變的波段振蕩器。
上述兩種 LC 振蕩器,若將可變電容換成變容二極管,就可以組成 VCO 。將并聯振蕩回路 XcE 用石英晶體替代,就構成了晶體振蕩器(工作于晶體的感性區),在晶體回路中串聯變容二極管,就構成了常用的壓控晶振。